痤疮专集 给患有痤疮朋友的一个好帖(转)
发表于: 2006年08月28日 17点35分 点击: 2604
一直以来MM们关于豆豆的问题都不少,今天我开始给大家一起探讨痘痘的病因、治疗、预防等有关的资料。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寻常痤疮(青春豆)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特征,常伴皮脂溢出,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
[发病机理]
1、内分泌失调:青春期时雄性激素及代谢产物如睾酮分泌增加,其可刺激皮脂腺分泌。孕酮也参与此作用。
注意:皮脂分泌量并非是影响痤疮轻重的唯一因素。
2、毛囊漏斗部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痤疮患者皮脂中亚油酸含量低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使毛囊漏斗部及皮腺导管角化过度可造成栓塞,使皮脂排泄障碍。
3、微生物作用引起炎症:痤疮棒状杆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的刺激作用引起炎症及组织破坏。
4、免疫反应参与了发病:痤疮棒状杆菌介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参与了局部的炎症 5、遗传因素也影响了临床类型、病程长短。
6、其它:高脂饮食、化学因素(碘、溴、锂)可加重病情。
[临床表现]
1、好发年龄:多为青年男女,男多于女。
2、好发部位:颜面,尤其是前额、双颊和颏部,也见于上胸部、肩胛间背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呈对称分布,但在鼻部及眼眶周围通常无损害。
3、皮疹:皮疹呈多形性。
最早损害为粉刺,有白头和黑头。
白头粉刺:针尖至针头大圆锥形丘疹,呈皮色或灰白色,不易挤出脂栓。
黑头粉刺:扩大的毛囊口中呈点状黑色,可挤出脂栓。
在发展过程中,粉刺可演变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蜂窝织炎,炎症深者愈后遗留瘢痕,甚至形成瘢痕疙瘩。
临床上常以一两种损害为显著,可根据皮损主要表现为:丘疹性痤疮、脓疱性痤疮、结节性痤疮和囊肿性痤疮。
4、自觉症状:一般不明显。炎症显著时可有疼痛和触痛
[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酒渣鼻、痤疮型药疹、职业性痤疮

青春期痤疮俗称青春蕾或粉刺,也有人称青春疙瘩,是青春期常见的生理现象,并不影响健康,但因影响面容美观,往往使青少年十分苦恼。
青春期痤疮一般会在25岁后症状慢慢减轻或自然痊愈,治疗要多以中药为主最好到美容院去做治疗,不要自行在家用手抓破以免留下瘢痕。
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情绪焦虑和紧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暂时的生理现象。
2、保持皮肤清洁,常用凉水洗脸,避免用碱性的肥皂,不用多油脂和刺激性强的化妆品,以免进一步填塞毛囊,使痤疮加重。
3、洗脸时可用毛巾轻轻擦皮肤,让淤积的皮脂从皮肤排出,但绝不能用手去挤、掐、挖粉刺,这样做容易感染形成脓疱和瘢痕。如果局部有感染现象,也可较长期的口服小量消炎药,这些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4、平时多食富含维生素A/C/F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饮食清洁,少吃甜食和油腻食物,少吃姜、蒜、辣椒,少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不吸烟、不酗酒、保持大便通畅。

寻常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数认为与雄激素、皮脂腺和毛囊内微生物密切相关。此外,遗传、饮食、胃肠功能、环境因素、化妆品及精神因素亦与发病有关。
【治疗】
目的是减少皮脂分泌,清除炎症,防止囊肿形成。
一、痤疮是由于青春期体内内分泌的变化,最主要是性激素变化而产生的一个常见现象。治疗可以减轻皮损,但很难完全消退,而且随内分泌变化,可周期性加重或减轻;
二、应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和刺激性食物,常用凉水和酸性洗面奶洗脸,避免长期使用油脂类化妆品和皮质类固醇激素;
三、勿用手抠或挤压粉刺,
四、外用治疗,目的消化、杀菌、去脂。
(一)抗生素类;(二)硫磺水杨酸类;(三)维甲酸类;(四)过氧化苯甲酰。
五、物理疗法
(一)对粉刺,清洗局部后用特制的粉刺挤压器挤出;
(二)中药倒膜面膜,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三)皮损内注射;
六、内用治疗
(一)抗生素类,临床表现以感染为主的应首选抗生素;
(二)性激素类,用于严重的病例或对其它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但不能作为常规治疗;
(三)维甲酸类,对于强节和囊肿性皮损效果好;
(四)氨苯砜,适用于囊肿和结节损害为主患者;
(五)锌制剂;
七、中医中药治疗是多采用外治和内调方法。效果甚好。
痤疮的并发症
病因
痤疮为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制常与皮脂分泌,毛囊管角化过度,异常菌群和炎症的产生有关,青春发育期,由于内分泌旺盛及体内雄性激素增加,刺激皮脂腺分泌,过多皮脂聚集在毛囊内,导致皮脂毛囊口的堵塞,形成粉刺,皮脂、角质物和滋生物,特别当痤疮丙酸杆菌在粉刺中滞留,成为痤疮。有很多因素与之有关,如遗传因素、情绪紧张,使用避孕药或皮质类固醇,高脂饮食等。青年女性多与月经有关,而另外一些病则是由对化妆品或食物的过敏反应而引起。
痤疮就是壮疙瘩吗?
西医的痤疮与壮疙瘩是一回事吗?二者还不能等同。痤疮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除了青春期内分泌失调所致的痤疮——壮疙瘩外,许多因素也都可以导致痤疮,如:
(1)经前痤疮 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的青壮年女性,于月经前7天左右发病,表现为淡红色丘疹、结节,月经过后数天可消退,下次月经来潮,又可发病,如此反复。
(2)坏死性及粟粒坏死性痤疮 由葡萄球菌继发感染引起,可表现为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病程长,反复发作。
(3)其他因素,如遗传、气候、高碳水化合物食品、消化道功能紊乱、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性疾病等也可形成痤疮。临床上还可以见到某些特殊职业,如接触橡胶、苯等化工产品,以及长期内服、外用激素的人,均可以发生痤疮。此时的痤疮可就不是壮疙瘩了。所以确切地讲,壮疙瘩是痤疮,而痤疮不都是壮疙瘩。
寻常痤疮的皮损形态都一样吗?
寻常痤疮是痤疮最常见的一个类型,它的皮损形态各种各样,常数种同时存在,但其初起损害均为与毛囊口一致的、淡黄色或正常皮色的圆锥形丘疹,毛囊口充塞着小的栓塞,顶端常因氧化而变黑,挤压时可有乳白色脂栓跳出,中医形容它为“头黑体白”,西医则称之为黑头粉刺;若皮脂腺口完全闭塞,可形成非炎症性丘疹;如有感染,则为炎症性丘疹;若炎症加剧,丘疹顶端可出现米粒至豌豆大的小脓疱,破溃或吸收后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小凹坑状疤痕;如果炎症继续扩大深入,则于皮下形成大小不等淡红色或暗红色结节,或高出皮面。此结节可较长时间存在,或自然吸收,或化脓破溃形成疤痕。有的损害呈黄豆至指端大小的椭圆形囊肿,暗红色或呈正常肤色,按压时有波动感,炎症反应往往不重,经久不愈,可化脓形成脓肿,附近数个脓肿汇合时,可形成聚合性痤疮
痤疮愈后会留疤吗?
痤疮愈后会不会留疤,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其实是否留疤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下就哪些痤疮可能造成疤痕作简要阐述:
(1)寻常性痤疮 其具体表现同前,大多数青春期后症状逐渐减轻,以致消失。但有脓疱、结节、脓肿、囊肿者,愈后常留下凹陷性或增生性疤痕。
(2)聚合性痤疮 皮疹可发生在面部,上胸部、背部、臀部、股部,损害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及破溃流脓的瘘管,或为较深在性的痤疮结节聚集融合,形成大的浸润块,皮肤呈青紫色,愈后形成显著瘢痕。
(3)坏死性痤疮 由葡萄球菌继发感染引起,好发年龄为30~35岁,皮疹主要发生于前额发际,少数患者也可发生在胸背部,损害为丘疹,顶端有脐凹,化脓后形成脓疱、坏死,愈后遗留凹陷性疤痕。
(4)粟粒坏死性痤疮 亦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皮疹多发生于前额发际,损害多为水疱、脓疱,愈后可留有疤痕。
(5)婴儿痤疮 可发生在3个月到2岁的婴儿,男孩多见。常有明显的家族史,皮疹发生于颜面,可见黑头、丘疹与脓疱,偶有结节和囊肿。黑头损害在数周内消退,丘疹和脓疱可于6 个月内痊愈,留下坑状疤痕。
(6)热带痤疮 发生在高温、高湿地区的痤疮。皮损可累及背、肩、颈、手臂、大腿和臀部,主要为结节和硬节性囊肿,可留下永久性疤痕。
此外,人为挤压可使皮损损害加深,愈后也可留有疤痕。顺便提一下,留疤并不意味着判了 “死刑”。若疤痕色红,说明血液循环丰富,若采取正确的中医治疗,它还是有可能转变成正常皮肤的。如中成药大黄虫丸、散结丸、小金丹、血府逐瘀丸等,都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脸上长包都是痤疮吗?
有人以为脸上长包就是痤疮,常买来药物擅自使用,对脸的不负责任最终导致门面越变越花。奉劝大家一句,脸上长包不一定都是痤疮。痤疮多发生于青年男女,常对称发生于面额、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损害主要为丘疹、脓疱、黑头粉刺,或具有其他各型痤疮的特点,其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面部为粟粒至豌豆大的小结节,呈半透明红褐色或褐色,触之柔软,中央有坏死,玻片压诊可见淡黄色或褐黄色半透明小斑点,愈后往往留有色素性萎缩性疤痕。
(2)化学物质所致的痤疮 见于经常与矿物油、沥青、焦油等工业原料接触者,主要发生在面部、手背、前臂、肘、膝等暴露部位,为密集的痤疮样丘疹及毛囊角化,同工种工人有同样患者,这些皮损类似痤疮而易于混淆。
(3)药物性痤疮 服用皮质激素、溴剂、碘剂等药物后,可有痤疮样皮疹发生于面、躯干,无黑头粉刺,炎症反应较重,发病年龄不限。
因此,用药要有的放矢,千万慎重,擅自主张往往会使自己“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千万记住,脸上长包,可不都是痤疮!
中药疗法
祖国医学对痤疮早有论述,治疗方法也是根据个人的症状,皮损表现的不同,来具体辨证论治,所以往往收到西医意想不到的奇效。
中医根据四诊将痤疮主要分为以下三型:
1.肺经蕴热怔:主要表现为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治疗以清肺凉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枇粑清肺饮,主要药物有:枇粑叶,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勺,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2.脾胃湿热证:主要表现为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拌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常用的方剂是芩连平胃散,主要药物有: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蛇舌草,茵陈,六一散,生甘草等。
3.血瘀痰凝证:主要表现为痤疮日久,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舌暗苔薄,脉涩.。型多见于长期的慢性痤疮患者。
治疗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的方剂是大黄蛰虫散,主要的药物有:大黄,蛰虫,水蛭,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等。
针灸疗法
针灸对于痤疮也有独特疗效。一般多选用肺经,脾经和胃经的穴位,如:肺腧,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迎香,人中,长强等。手法用泻法,留针20分钟,左右交替,10天为一疗程。另外也可以选用肺,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等耳穴等埋穴,疗效也不错。
以下的方法是根据个人的情况来说的。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最好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银杏仁适量,切成片,每晚睡前温水洗净患部(不可用香皂、肥皂),取银杏仁片反复擦患部,边擦边削去用过的部分。每次用1-2粒,一般7-10次即可见效。
鲜樱桃枝叶、鲜桃树枝叶各50克,鲜槐树枝叶、鲜柳树枝叶各40克,鲜猪苦胆2-3个。将各种枝叶切碎,加水煎沸,加入猪苦胆汁,熏洗患部。每日2-3次,每剂用猪苦胆1个。
枇杷叶、夏枯草、桑白皮各15克,银银花、连翘、黄芩各10克,海浮石50克,生甘草7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2次分服,每日1剂。
丹参100克。研为细粉,每天3次,每次3克内服。一般2周后即可好转,约6-8周痤疮减少。可逐渐减量,每天1次,每次3克。
硫磺、川军各等份,研细粉,用清水调和,敷于患处。每日2-3次。
枯矾10克,硫磺、大黄各5克,黄连、黄柏各3克。冷开水100毫升浸泡1昼夜。每晚睡前将药液摇匀,涂于患部
鲜樱桃枝叶、鲜桃树枝叶各50克,鲜槐树枝叶、鲜柳树枝叶各40克,鲜猪苦胆2-3个。将各种枝叶切碎,加水煎沸,加入猪苦胆汁,熏洗患部。每日2-3次,每剂用猪苦胆1个。
这个是治疗痘印的也可以治疗痘痘的。


吸烟显著促进痤疮的发病及病情加重
吸烟是痤疮发病和严重程度的重要临床辅助因子。主动吸烟者的发病率为40.8,而非吸烟者只有25.2%。德国研究人员从一项研究中得出这一结论,该研究发现主动吸烟者痤疮的发病率明显比非吸烟者高。专家们还发现,痤疮发病率和每天的吸烟数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痤疮严重成都和每天的吸烟量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
研究人员对896位年龄1到87岁(平均年龄42岁)受试者进行了皮肤学检查,以便确定总体人群样本中的痤疮发病率和人口统计学因素,并研究吸烟和痤疮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他们还获得了人口统计学变量、病历、饮酒和吸烟等的信息。
根据临床检查,研究的人群中有26.8患痤疮。男性中痤疮比女性更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具有显著的线性趋势,峰值发病率年龄为14~29岁。女性痤疮发作的年龄明显较小
痤疮治疗药物的现状及进展
1.序言
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疾病,好发于青春期。其发病原因有很多因素,一般认为其主要原因为: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皮脂腺肿大,皮脂腺分泌增多,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菅角化栓塞,皮脂淤积于毛囊形称脂栓,即粉刺。在厌氧环境下,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大量增生繁殖,产生溶脂酶,分离皮脂产生游离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致使毛囊壁损伤破裂,淤积的皮脂进入真皮内,从而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反应。另外,遗传、内分泌障碍、多脂多糖及刺激性饮食、高温及某些化学因素,对痤疮的发生发展也起一定的作用。
痤疮虽然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但影响人的外貌,给病人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及精神压力,因此制药企业越来越重视痤疮药物的开发。本文根据有关文献报道,对痤疮治疗药物及进展做一概述。
2.目前临床用的痤疮治疗药物
2.1 壬二酸,本品系天然存在的饱和直链二羧酸,对皮肤粉刺内各种需氧菌和厌氧菌有抑菌和杀菌活性。局部用20%壬二酸霜可使皮肤微球和滤泡内丙酸杆菌的密度明显减少,并使皮肤表面脂肪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减少。20%壬二酸霜于1989年由德国schering AC公司在法国上市,1996年美国FDA批准其在美国销售用于治疗痤疮。
2.2 西咪替丁,本品为组胺H2受体阻滞剂,能抑制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临床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出血等症。近年来,发现其还具有免疫调节、抗雄性激素、抗病毒等多种作用,其治疗痤疮的机理为通过阻断二氧睾酮与毛囊受体的结合抑制皮脂腺分泌。其内服、外用均有效。临床常局部外用2%西咪替丁霜剂。
2.3 过氧化苯甲酰,该药是一种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很强的杀菌、角质剥脱、溶解粉刺和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适用于丘疹性、脓疮性痤疮,常用浓度为1%~10%。该药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抗痤疮药物联合应用。如山东德美克制药公司的“必麦森”凝胶为“5%过氧化苯甲酰+3%红霉素”,吉林东方制药公司的“痤疮平”为5%过氧化苯甲酰软膏。
2.4 阿达帕林,是一种新的萘甲酸衍生物,属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能选择性结合于对皮肤角质细胞增长与分化有调节作用的维A酸受体r,从而调节毛囊、皮脂腺上皮细胞的分化,减少粉刺的形成。同时,阿达帕林可以抑制人类多形核粒细胞的趋化,抑制花生四烯酸经脂脱氧化生成炎症介质,从而在治疗痤疮过程中起到抗炎作用,改善炎性皮损。如法国高德美公司的“达芙文”凝胶,系0.1%的阿达帕林凝胶。
2.5 口服异维A酸类药,药品试验表明该品具有缩小皮脂腺组织,抑制皮脂腺活性,减少皮脂分泌以及减轻上皮细胞角化和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适用于重型痤疮,尤其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如上海延安制药厂的“泰尔丝”为异维A酸胶丸。
2.6 局部用维A酸类药,本品通过调节表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促进表皮细胞更新。使病变皮肤的增长和分化恢复正常。特别是能促进毛囊上皮更新,防止角质栓塞,抑制蛋白产生,使痤疮皮损消退。其常用浓度为0.01%~0.1%。如山东德美克制药的“维特明”霜/凝胶系0.025%的维A酸霜/凝胶,重庆华邦制药的邦力牌“迪维”霜,系0.1%、0.025%维A酸霜。
2.7 维胺酯,维A酯类药,本品局部使用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分化与生成,调节角化过程,抑制皮脂分泌,抑制痤疮丙酸杆菌、抗炎等作用,如重庆华邦制药的邦力牌“痤疮王”为0.3%维胺酯乳膏。
2.8 口服锌制剂 目前对锌制剂治疗痤疮的机制尚有争议。有人认为口服锌制剂治疗痤疮的机制是由于青春期可能有一种绝对或相对锌缺乏,致使雄性激素合成酶系统紊乱。也有认为认锌缺乏使维生素A转运激素合成酶系统紊乱,使血清中维生素A水平降低,组织可利用的维生素A不足,从而影响表皮的正常分化。还有人认为,口服锌制剂治疗痤疮与锌能使皮脂减少及锌本身具有抗炎作用有关。目前常用的口服锌制剂有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甘草酸锌。
2.9 口服避孕药 该类药具有较强的抗雄性激素作用。在皮脂腺部位与双氢睾酮发生竞争对抗作用,阻止了双氢睾酮对皮脂腺的影响,使皮脂腺分泌减少。如德国先令药厂的达因-35为“环丙孕酮+炔雄醇”,美国FDA也批准ortho公司的诺孕酯/炔雄醇用于治疗痤疮。
2.10 抗生素类药,该类药的主要机理为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所产生的炎性介质,常用于局部治疗的抗生素有红霉素、克林霉素、甲硝唑、氯霉素、氯洁霉素。如美国普强药厂生产的“特丽仙”暗疮水系1%的磷酸氯洁素,桂林集琦“肤炎宁”搽剂系2%氯霉素搽剂,昆明滇虹药业的“痤疮王”为“克林霉素+甲硝唑”复方搽剂。山东德美克的“必麦森”凝胶系“3%红霉素+5%过氧化苯甲酰”。英国斯蒂菲尔公司的复方异维A酸凝胶系“2%红霉素+0.015%异维A酸”,常用口服治疗痤疮的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克林霉素、甲氧嘧啶——磺胺甲恶唑。四环素与红霉素通常用量500~1000mg/次,每日2次。
2.11 其它治疗药物 国内一些医疗单位用雄激素拮抗剂(如螺内酯、已烯雌酚、苯甲酸雌二醇)+与微量激素(如地塞米松)+抗生素联合应用,局部外用于治疗痤疮,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3.开发中的痤疮治疗新药
3.1 Tazarotene,系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3.2 NadiFloxacin,为DNA拓朴异构酶抑制剂
3.3 G-101,为蛋白质50核糖体亚单位抑制剂
3.4 5—氨基乙酰丙酸,为氧化剂
3.5 Cioteronel,系雄激素拮抗剂
3.6 RauopLanin,系细胞壁合成抑制剂
3.7 MK-386,系5a—还原酶抑制剂
3.8 L—751788,系5a—还原酶抑制剂
4.结语
据有关资料报道,12~25岁的人群中有近80%人患痤疮,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吸引了许多制药公司开发治疗痤疮药物。有人预测,治疗痤疮药物领域有可能产生重磅炸弹式药物,因此,痤疮药物的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希望这些能给你们一些帮助。。。

系统提示:该文章被 28973223 修改于 2006-08-28 17:42:33
七嘴八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