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三年投资的痛与乐

发表于: 2008年07月12日      点击: 829      文章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理财三年经历牛熊更替 详述投资痛与乐

  理财3年,经历熊转牛、再复牛转熊之变换后,感觉有必要做番小结了,也与诸位读者交流。

  轻信别人的痛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理财界。市场上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人,发表大量的言论,该听谁的呢?理财3年,我的感触是不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投资咨询机构、国外大投行或者某些所谓的独立经济学家,每个说话的人的屁股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只会简单照搬他们的言论,你就是在为他们的利益服务。很简单,他们尽管发言,却不会为你的亏损埋单,甚至还希望你能替他们埋单。

  我的理财经历中,最大的失败莫过于轻信机构的言论。本人学过价值投资理论,深知市场高估之时是很危险的,曾于2007年4月对所有基金空仓。可能凡事只有经历才能真的相信,随后在机构倡导基金应该长期投资的熏陶下,我开始相信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够支撑如此高的市盈率,于5月底重新入市。在10月股市自顶点回落后,我也还在机构的影响下坚持大牛市思维,认为这只是暂时调整。人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惯性着实不易,直到4000点上证综指击破牛熊分界线,我才确信大牛市破产了,随后会有一轮急跌,清除了大部分仓位。

  这次失利,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相信规律、相信自己的重要性。中国还未建立起一种值得信赖的信托文化,要真正理好财,最好还是自己要懂,否则便会可能被别有用心者左右。其实,理财中真正对战略起作用的只有一些常识,比如估值理论。所以努力学习,并弄懂投资理财的一些常识,就足以避免一些大的失败。任何投资自己要首先有个主心骨,对任何机构的言论,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对事实不妨借鉴,对观点,则不妨仅当作认识当前市场的想法的参考。绝对的中立是没有的。

  有所顿悟的乐

  千破万破,颠扑不破的是市场的估值循环。中国的股市历史告诉我,A股历史平均市盈率在30倍左右,假设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允许它比欧美平均为15~20倍的市盈率高一些,那它的合理估值区间也最多在20~40倍,超过这一区间要么高估要么低估,相应地应实施减仓和建仓操作。

  不过估值循环在市场中的体现却是人们的预期。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由于中国股市的成长期尚短,目前主宰中国股市的仍是散户思维,这种思维不仅存在于散户,也存在于机构投资者身上,甚至很多机构投资者的情绪会被散户同化。牛市中人们会对未来感到乐观,机构投资者也会乐于与散户互相鼓励,推动股市远远超出它的价值范畴。而熊市中似乎蓝天也变成了灰色,人们的恐慌会把股市杀到10倍市盈率甚至很低,机构也可能在散户的杀跌下抛弃他们的估值理论,直到另一个黎明到来。

  如果说我的理财史中有一点可以自慰,就是我逐渐对疯狂对市场的推动和恐慌引起的巨大杀伤力有了切身感受。2007年7月我去拜访某券商营业部时,里面人声鼎沸,客户经理中午不吃饭,为男女老少客户开立账户。大家都成了股神,我走在小区里,看到很多刚入市的年轻人吃完饭,在给老大爷老大妈推荐股票,连街边的小贩也开始谈论股票。2008年3月我再去该营业部时,里面清幽得几乎可以睡一觉了。而我走在小区里,也终于可以听到清脆的鸟啼了。

  如果翻翻中国股史和世界股史,我发现这些事实历史上不断在重演。彼得?林奇说历史不会完全重演,我想他强调的是历史重演的程度不同,而并非实质有别。2005年的熊市和现在的熊市,我所经历的事实就在身边重演着。这些重演的事实在告知着有关股市的常识,即市场是狂热、理性还是恐惧。在股市快牛转熊时身边的人都会狂热,在股市快熊转牛时身边的人都会冷漠。常识就是最牢靠的真理。现在身边原本狂热的人对股市开始变得冷漠了,我想这是一个不错的迹象。

七嘴八舌:

发表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登录 or 注册
关于本站 - 友情链接 - 加入收藏 - 意见建议 - 广告服务
Email:service@milktea.net
CopyRight ©2003-2008 MilkTea.net.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05020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