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拉动内需,时下政府提倡居民消费。但凡事有度,消费也应讲究合理,不良消费是家庭理财的宿敌。我们不妨把当前家庭不良消费的种种现象来一次大扫描,以警示每一个家庭。
批发消费 缺乏理性
当前,全国各地兴起一股批发消费热,它以其省钱、实惠等优点,受到很多家庭的青睐。然而有一些家庭在批发物品时却缺乏理性,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大量购进,不检查物品的生产日日期、质量、规格,这样不仅容易买进伪劣、假冒产品,而且会导致批发回的物品大量浪费,如一些食品,大量批发回家后,一旦过了保质期,就会腐败变质,到头来,本来购买进的是便宜货,却落了个贵价钱。
人情消费 实在太累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向来都注重人际交往。诚然,适度的人情消费会使亲朋之间关系更加亲密,但时下,人情消费却与日俱增,砝码不断加大。过去遇上个婚丧嫁娶、生日祝寿,有5元、10元就可打发,而如今,这几个“小钱”早已拿不出手,遇上这些事,少则30元、50元;多则上百元、上千元。现在的人情消费,不仅居高不下,而且名目繁多,什么升学参军礼、什么生日满月礼、什么乔迁之喜礼、什么调动升迁礼等等,穿梭于家庭之间的“礼尚往来”已经变了味。不断加大的礼金砝码成为压在诸多家庭背上的包袱。
攀比消费 劳神伤财 一些家庭攀比心理严重,认为人家有的,我一定要有,人家没有的,我也要有,同在一片蓝天下,决不能低人一等。不管条件允许不允许;一味赶潮流、讲气派,穿的讲名牌,用的讲高档,不讲实际,只求攀比。结果却落得劳神伤财。
健康消费 不切实际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花钱买健康”成为诸多家庭消费的重心。于是,有些家庭不切实际地在健康消费上大量投资,甚至有些家庭片面地理解花钱买健康的含义,以为只要有钱便可以买到健康,把钱大把大把地花在营养滋补品、保健品上。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
七嘴八舌: